南寧國家高新區發展現狀及“十三五”規劃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點擊:次
一、2015年工作總結
2015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的指導下,在自治區、南寧市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南寧高新區堅持穩中求進、改革創新,主動適應新常態,積極應對經濟持續下行壓力,奮力推進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力爭“十二五”圓滿收官,取得了明顯實效,呈現了諸多亮點。

主要工業經濟指標保持較快增長。截至11月底,各項主要經濟指標任務情況為:
——政策區完成營業總收入1724.41億元,同比增長27.53%;
——政策區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1326.02億元,同比增長15.8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23.06億元,同比增長16.02%;規模工業增加值341.3億元,增長11.66%。
——新建區完成全部工業總產值886.4億元,同比增長25.5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83.44億元;規模工業增加值254.38億元,增長16.1%。
——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6.16億元,增長18.22%;其中工業投資142.74億元,增長21.36%。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60億元、工業投資153億元。
——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27.57億美元,增長22.1%。預計全年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2.3億元,增長16.55%。預計全年完成社消總額81.22億元。
——完成財政收入35.36億元,預計全年完成財政收入36.2億元。
(二)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完善
1.創新能力穩步提升
1-11月,南寧高新區專利申請3566件,同比增長47.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2654件,同比增長62.22%。專利授權1445件,同比增長40.97%,其中發明專利授權685件,同比增長52.56%,占全市的57.71%。
2015年,南寧高新區新增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累計達22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達14家;區級企業技術中心累計達35家;區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累計達32家;新增廣西創新型(試點)企業5家,累計達21家;國家認可實驗室(CNAS)累計達9家,廣西院士工作站累計達10家;新增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計達5家。
2.廣告產業試點園區國家級品牌效應凸顯
規劃建筑面積為73000平方米,建設內容總體規劃為“一園二區三平臺六中心”,已引進了新浪、百度、貓撲網、“今日頭條”、花田概念藝術中心、錢盆科技、東盟網等一批國內知名的媒體廣告經營單位,集聚專業廣告企業60家,廣告關聯企業90家。
3.南寧創客城正式開城運營
南寧創客城于10月22日正式開城,打破了地域限制,規劃建設“一城兩核多平臺”格局,中心區規劃面積14400平方米。同時引進了CEO協作工坊、酷狗音樂、黑馬會等創新型孵化器,建設具有廣西特色的創客綜合體。并于10月底同期舉辦了首屆“創客節”活動。
4.電子商務發揮聚集效應
依托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建設,大力支持美麗傳說、新浪、象翌微鏈、美麗灣等電商企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鼓勵傳統工業企業廣泛采用電子商務新模式,拓寬市場。基地已形成一批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400多家,電子商務服務人才超過3000人,實現營業收入超過85億元,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0000人。
5.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積極發揮聯創公司擔保融資平臺的擔保放大效應,深化與廣西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公司的合作,充分借力政、銀、企合作平臺,切實幫助園區企業解決融資困難。鼓勵企業在“新三板”“創業板”“香港證劵交易所”等平臺掛牌融資,2015年度南寧高新區就有9家企業成功掛牌融資。引進國內知名券商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積極探索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幫助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引導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
(三)進一步推進“人才特區”建設為園區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依托中國產學研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北部灣人才金港,著力提升“五特”(即人才智力特別密集、創業創新特別活躍、支持政策特別優惠、體制機制特別靈活、人才服務特別貼心)人才特區水平。高新區企業共計11家獲得了南寧市2014年度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項目資助資金,共獲得資金資助1850萬元,占南寧市67%。按時組織完成了2013年共計39項高層次人才培養資助項目主管部門考核評估階段工作,其中考核結果為優秀項目21個。
(四)持續保持招商引資和工業投資的拉動作用
截止12月24日,今年新入區企業3071家;完成內資到位資金75億元,同比增長15.38%;完成實際利用外資6891萬美元,同比增長9.38%。預計全年累計完成內資到位95億元,同比增長12.78%;預計全年累計實際利用外資8750萬美元,同比增長7.75%。
(五)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激發了發展活力動力
承接自治區、南寧市取消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101項,承接委托行政審批事項31項,并制定了責任清單。6月9日成立了南寧高新區行政審批局,對授權行政審批項目進行集中審批和管理,實行大廳集中辦公方式,將原屬投促、經發、建設、城管、社會事業等8個職能部門的97項審批事項整合,實現“一個章、一站式”獨立審批。積極推進“三證合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8月底專門設置三證合一綜合服務窗口,共為1725家公司發放了“一證一碼”。
(六)切實保障改善民生,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全市精準扶貧工作要求,和西鄉塘區共同與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隆安縣結成幫扶對子,一定五年。2013年與相思湖新區合并后,同時也承擔了原相思湖新區對口幫扶邕寧區的扶貧開發工作。
完善信訪和調解聯動工作體系,有效化解矛盾糾紛。深入開展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努力讓人民吃得放心、用得安心。加強城市管理、安全生產監管、環保專項整治,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
(七)鞏固和拓展系列專題活動,黨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切實推進“駐村聯戶結對幫扶”、“在職黨員進社區服務群眾”工作,對園區266個黨組織進行了“拉網式”摸底提升。大力實施“素質提升工程”,共組織30多期培訓班,共培訓黨務工作者2200人次;開展“兩新”組織百日攻堅行動,實現園區“兩新”組織黨組織工作覆蓋率80%以上,黨的工作覆蓋率達100%。重點實施“黨建服務陣地提升工程”, “兩新”黨組織黨建活動陣地100%達到“六有”標準。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積極支持紀檢部門監督執紀,今年以來已約談44個部門共174人,嚴肅查處各類違紀違法案件。
二、2016年的主要工作
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們必須用好用活用足機遇,把握發展主動權,努力確保經濟合理增速,從國家深化改革開放和重大戰略推進、推動創新驅動和產業轉型等方面,結合高新區實際,找準發展路徑,培育形成南寧綜合保稅區、北湖工業園區、相思湖高教科技園區等一批新的增長點,實現穩中提質、穩中求快、穩中向好,打造南寧高新區經濟升級版。
對2016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初步考慮為:
全部工業總產值增長12%左右;財政收入扭轉劣勢,力爭實現增長8%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左右。
將重點抓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進一步突出工業項目主導
始終突出工業的主導作用,結合編制“十三五”規劃,科學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強化未來五年發展的項目支撐。持續擴張工業總量,在千億元產業園區的基礎上,繼續把大項目建設作為轉調發展的根本著力點,堅持一切以大項目為重、為先、為優,加大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力度。
(二)進一步優化布局、完善設施建設
充分發揮產業園區功能,推動產業集群化、聚集化發展,打造區域產業發展競爭新優勢。支持園區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推動園區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抓好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暢通高新區主干通道為重點,實施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3年行動計劃。
(三)進一步破解財稅、投融資瓶頸
全力抓好財稅增收工作,把“強投資”作為“穩增長”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和涵養財源,力促競爭力強的大中型企業入駐高新區,促進新財源快速成長。全力抓好投融資工作,積極爭取上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借助總公司等平臺發行適當規模的企業債券。創新政府投資使用方式,進一步深入探索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鼓勵企業資本參與開發建設,撬動社會投資。
(四)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力度
充分發揮承東啟西的區位優勢,探索開展京、滬、粵、港招商活動,整合多種資源招商,加大對央企、知名民企和外企招商力度。立足于廣西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對東南亞國家的輻射,充分利用好南寧綜合保稅區通關優勢,積極主動面向東南亞地區,加快開發開放平臺建設。完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的功能和作用,加快平臺直郵進口功能模塊的開發建設,助推園區開展直郵進口業務。
(五)進一步注重科技創新引領
積極探索與各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共建科技園區或創業基地的新路徑,推動廣西大學科技園等一批產業平臺建設,加快形成一批可轉化的成果,實現產業提質增效升級。計劃新增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新中心、企業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制定配套優惠政策,鼓勵科技人才和大學生到高新區創新創業。
(六)進一步完善服務體系
充分釋放南寧新技術產業建設開發總公司、聯創公司、銀行及擔保公司等的融資潛能,多方位、多領域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園區投資、建設和經營,探索建立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股權融資與債券融資、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有機結合的投融資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科技型貸款等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建立“中小企業應急互助基金”,防范和化解企業因資金鏈斷裂而引發金融風險。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加快上市企業培育。積極開展科技保險服務,有效降低企業研發創新的風險。
(七)進一步抓好黨風帶動政風
切實加強作風建設,牢記“三嚴三實”,認真踐行“忠誠、干凈、擔當”要求,嚴守“八項規定”,堅持不懈反對“四風”,加大治庸、治懶、治散力度,提高執行力和行政效率。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強化效能監察,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持續公布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推進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承接和落實好國家、自治區、南寧市下放的行政審批項目,規范行政審批程序,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加快建立常態化的監管制度,推動管委會管理重心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后監管轉變。加快推進政務公開,重點推進財政預決算、公共資源配置、重大建設項目批準和實施、社會公益事業建設等領域的信息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