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重點打造5條跨境產業鏈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08 點擊:次
隨著《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生效、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深入推進,廣西與東盟經濟互補性優勢空前凸顯。廣西搶抓機遇,依托“兩國雙園”、西部陸海新通道、邊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平臺,聚焦電子信息、紡織服裝、化工新材料、機械裝備、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等五條主要跨境產業鏈,全力加快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建設。
跨越山海構筑產業新鏈條
廣西立足獨特的區位優勢和特色的資源優勢,匯聚國內外優質創新要素和優質資源,構建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面向東盟的先進制造業基地,構建“兩國雙園”國際產能合作、“東部研發設計+廣西制造+東盟組裝”、“海外原材料+廣西制造+國際市場”三種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模式。
在欽州的馬來西亞閔和糧油產業基地項目現場,辦公大樓及4個1萬立方米儲油罐的主體建設已順利完成。
馬來西亞閔和糧油產業基地是中馬欽州產業園的重點項目,將打造成為面向東盟的棕櫚油、棕櫚粕進口、貿易及儲運轉口的重要基地。
“選擇落戶欽州,就是看中這里的區位優勢。輸油管道能從項目直接延伸至欽州港大欖坪作業區,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運來的棕櫚油抵達港口后,可通過管道直接進入儲油罐,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馬來西亞閔和糧油產業基地項目負責人潘南達說。
在欽州錦峰海洋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廠房內,焊花飛濺,一塊塊數十噸重的鋼板將被加工成為數十米高的圓筒狀風電基座;廠房外,制作好的風電塔筒、海樁、導管架、鋼箱橋梁等產品擺滿場地。
“公司在廣西欽州的基地投資18億元,將結合廣西政策紅利和區域協同,打造輻射國內國際雙市場的風電裝備制造和出口基地。”公司副總經理尚櫟介紹。
在憑祥綜合保稅區,廣西頂一供應鏈有限公司內工人們忙著用拖車將一輛輛卡車上的電子產品轉運至偌大的倉庫。這些產自廣東、河南、江蘇的電腦主機和手機配件等電子產品將暫存于此,隨后發往越南等東盟國家。
“我們落戶于此,正是看中了憑祥毗鄰越南的區位優勢。”公司經理梁東海介紹,今年上半年,公司的貨運量同比增長約20%,平均每天要向越南運送二三十輛卡車的電子產品。
從廣西北部灣畔到中越邊境的崇山峻嶺,各類企業和項目繁忙的生產景象,正是中國與東盟跨境產業合作蓬勃發展的縮影。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藍偉明介紹,廣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入實施工業強桂戰略、新一輪工業振興三年行動,培育形成十大千億級工業產業。深入實施產業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和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加強東西部產業對接,推動跨區域跨境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升級。
瞄準新賽道共育跨境產業林
近年來,廣西編制應用“工業樹”“產業林”布局全景圖,“按圖索驥”布局產業、“有的放矢”招引企業,引進比亞迪、華誼等龍頭企業200多家。在鏈主效應的帶動下,一棵棵合作之樹已延伸出一片片枝繁葉茂的產業林。
在廣西華芯振邦半導體有限公司,全自動化設備在密閉空間中完成晶圓的分選、傳輸與測試,一顆顆芯片就在這些流程中誕生。
廣西華芯振邦半導體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賴澤聯介紹,公司具備了制造尺寸在10至20微米的高密度金屬凸塊的能力,處于行業領先水平。為打通南寧市集成電路晶圓級封測與集成創新型項目等全產業鏈,打造承接東部、銜接東盟的電子信息產業研發、制造和供應基地奠定了基礎。
與電子信息產業一樣,在廣西,新能源汽車跨境產業鏈條正在加速形成。
在南寧東部新城,比亞迪45GWh動力電池及儲能系統項目廠房內,一塊塊新能源動力電池在生產線上流轉,工廠負責人表示,這里每3秒可下線一塊刀片電池。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心臟”,動力電池是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2022年,比亞迪在南寧先后落地多個項目,南寧成為比亞迪全球重要的電池生產基地。2024年,新能源成為拉動南寧工業增長的最大動力,電池累計投產產能超85GWh,全年產值超360億元、同比增長65.5%。
依托龍頭企業在電池產業鏈的“鏈主”優勢,廣西積極開展“鏈上招商”,引進多氟多、宸宇富基、安達等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推動新能源產業整合發展。
多氟多控股的廣西寧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GWh鋰電池項目一期投產后,目光開始投向東南亞市場。公司總經理助理楊豪亮說,未來將充分發揮廣西的地理優勢、利用平陸運河加快建設的重大機遇,加快布局東盟,并加強技術研究,進一步提升產品性能,為公司的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廣西將推進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產業協作區、中國—東盟產業合作區建設作為構建跨境產業鏈發展的重點,明確主導產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目前,欽州已經建成面向東盟的千億元石化產業園區;防城港經開區產值超2000億元,建成了利用海外資源的金屬新材料、糧油等產業集群。
共享共贏奏響“雙向奔赴”協奏曲
隨著中國與東盟經貿合作的不斷加深,國家出臺系列重要文件,支持廣西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產業協作區。廣西緊抓重大發展機遇,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圍繞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政策優勢、產業優勢,堅持建強平臺謀發展、堅持優化環境促開放,大力承接產業轉移。越來越多的企業尋機而來,與廣西攜手開拓面向東盟的跨境產業合作新藍海。
在近日舉行的2025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廣西)上,1500多名國內外嘉賓云集廣西,共謀產業轉移發展大計、共享開放合作商機。
今年是廣西連續第三年舉辦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在此前兩年舉辦的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中簽約項目共716個、簽約額6966億元,目前已有505個項目履約落地,361個項目開工建設,127個項目竣工投產。
今年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結合廣西優勢產業,設置了5場專題活動,聚焦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特色輕工、沿邊臨海現代煤化工等重點領域,共匯集產業轉移簽約項目296個,總投資額達2173億元。
從人工智能到裝備制造,從新能源到新材料,越來越多行業領軍企業與廣西奏響“雙向奔赴”的產業發展協奏曲。
在經過實地考察和多番考量后,英聯(廈門)金融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在此次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上簽約進駐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建設面向東盟的跨境貿易數字金融智算中心項目。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規模持續擴大,廣西是面向東盟開放發展的前沿,當前廣西人工智能產業蓬勃發展,為開展貿易金融智能大模型研發奠定了很好的產業基礎。”公司董事長鄭明程說,希望借助廣西與東盟在人工智能領域形成的產業生態,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賢海華說,下一步,廣西將在完善產業群鏈發展生態上下功夫,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抓好產業延展、補鏈強鏈、科技提升、場景挖掘、市場對接、平臺建設等工作,鞏固提升優勢產業鏈、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鏈、突破發展新興產業鏈,推動產業串珠成鏈、織鏈成網、集群發展,持續深化與東盟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