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國字號”創新創業高地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6-23 點擊:次
國家級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這塊沉甸甸的“國字號”招牌宣告落戶下沙!
優勢:資源集聚創業創新基礎扎實
雙創示范基地已經成為促進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抓手。我國將通過雙創示范基地建設,為培育壯大發展新動能、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提供重要支撐。
為什么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能脫穎而出,成為全國45個第二批雙創區域示范基地之一?“開發區具有獨特的資源優勢。”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分析,開發區地處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又依托下沙高教園區的獨特資源,充分發揮政府、企業、高校等多方優勢,加快集聚高端要素,創業創新基礎扎實。
開發區已將創業創新作為立區之本、興業之基,并高度重視人才科技工作,在浙江省內率先設立了人才科技局,統籌推進人才和科技工作。
近日,開發區又有2名人才成功入選國家“千人計劃”。開發區自主培育的“千人計劃”人才入選數已位居全市前列。這也得益于開發區已建立一整套雙創工作政策體系,連續出臺重量級政策,創業創新制度設計初步形成。
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創新研究院成立、 “大創小鎮”成功亮相浙江雙創活動展、健康醫療創新之路論壇舉辦、開發區與浙江股權交易中心共同打造定制板塊——生物醫藥板,并舉辦首場科技金融路演……在剛剛過去的國際合作月上,精彩紛呈的人才科技活動與項目應接不暇,凸顯開發區創業創新氛圍濃厚。
開發區的高校院所創新資源要素集聚效應不斷顯現。下沙擁有浙江省最大規模的高教園區,先后建成12個大學科創園和數十個校企協同創新研發中心。同時,開發區已成功引進了中科院理化所杭州分所等10余個國內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端研發平臺集聚能力顯著增強,創業創新平臺實力雄厚。
產業創新能力突出。開發區已建立起以生物醫藥、信息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等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去年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達到47%,新產品產值保持20%以上增長,創新型經濟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創業創新主體活躍。近五年全區國家高企、研發機構數量均實現了翻番。
“兩港”建設加快,雙創人才集聚省內領先。自2011年起,開發區提出大力建設杭州東部“人才港”、“科技港”,人才科技工作實現跨越式發展,成為浙江省首批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杭州市首批人才生態示范區。雙創投資生態鏈日益完善。開發區設立了首期規模20億元,總規模為50億元的產業母基金,累計引進各類基金和基金管理公司38家,基金及受托基金總規模162億左右。
目標:打造四個示范區實現六個“一流”
建設國家級雙創示范基地,開發區專門制訂了三年工作方案。目標是充分發揮開發區高校院所人才創新資源要素集聚和產業集聚發展優勢,推動創業創新與實體產業互動共榮、構筑區校雙創新模式、產業升級新路徑、雙創建設新生態,打造全國區校雙創合作示范區、“中國制造2025”示范區、國家級開發區轉型升級示范區、國際化產城融合發展示范區。
力爭到2019年,開發區實現六個“一流”:
構筑一批一流平臺,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科創園、特色小鎮為一體的綜合性創新平臺體系基本形成,總規模達到200萬方。
集聚一批一流人才,新增國家“萬人計劃”、國千、省千等領軍型人才100名以上,新增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70個以上。
打造一批一流產業,由高端裝備制造業、生物醫藥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服務業構成“4+1”創新型產業集群初步成形。
引育一批一流企業,“頂天立地”的創新型領軍企業、“專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鋪天蓋地”的雙創企業集聚集群發展,國家高企和科技型企業數量“翻一番”。
提供一系列一流服務,全社會雙創投資超過500億元,“5+X”人才科技創新政策體系更加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建成一批一流配套,一批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和重大公共民生項目建成投用,城市配套更加完善,環境品質全面提升,國際化新城區形象顯現。
行動:實施六大“雙百”工程
一是實施平臺建設“雙百”工程。重點引進UCLA中國創新中心、中國藥科大學新藥“一致性評價”中心等一批高端技術轉化平臺,加快建設新西蘭奧克蘭大學(中國)創新研究院、新南威爾士大學石墨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科研創新平臺,新增高端創新平臺100個以上。充分調動企業、高校、社會等各方面建設科技孵化平臺的積極性,因地制宜引導發展各類科技孵化平臺,全力構建集苗圃、孵化、加速和產業化為一體的平臺支撐體系,新建100萬平方米創新創業空間。
二是實施人才集聚“雙百”工程。著力引進國家“萬人計劃”、國千、省千等高層次人才,加大對潛在高層次人才的挖掘和扶持,鼓勵其申報各級領軍型人才計劃和人才培養工程,新引進和培養100名高層次人才。積極引進和培育帶技術、帶項目、帶資金的海內外高端創新團隊,擇優選擇科技創新能力強、產品特色鮮明、成長潛力大的創新團隊予以重點扶持,培育出100個領軍型創業團隊。
三是實施企業培育“雙百”工程。著力推進以“大學城、大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主題的創新企業引育體系,新增100家億元以上創業創新企業,引育10000家以上雙創企業。積極引導創新型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健全研發體系,推動制造升級、產品升級、服務升級,建立較為完整的企業創新發展體系,著力打造一批名企、名品、名家,新增10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四是實施金融支撐“雙百”工程。設立總規模為50億元的雙創“母基金”,每年安排1億元創新風險補償資金(信貸規模10億元);聯手國家開發銀行等金融機構,每年提供20億元以上的低息貸款,雙創財政、信貸專項扶持資金規模達到100億元以上。設立首期2億元的“生物醫藥海外基金”、“新一代信息技術海外基金”;積極與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浙江省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基金等開展合作,成立總規模200億元的產業基金。
五是實施協同創新“雙百”工程。專項安排1億元創新項目資助、合作成立1億元創業天使基金,重點支持200個區校合作項目。積極推動開發區創新資源整合,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集聚各方優勢資源開展創新合作,合作申報重大創新項目100個以上。
六是實施產城融合“雙百”工程。積極推進地鐵一號線延伸至蕭山機場、艮山東路高架、京杭大運河二通道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等重大配套項目和一批國際學校、醫院、社區,實施100個城市國際化項目。全面推進金沙湖中央商務區建設,加大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的引進力度,積極打造龍湖天街等一批城市商業綜合體,努力構建“十五分鐘”生活圈、“三十分鐘”休閑娛樂圈、“三十分鐘”工作商務圈,3年內投入創新環境建設資金100億元以上,不斷改善開發區創新創業配套環境。
意義:發揮典型示范作用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發揮自身特色優勢,實施雙創示范基地建設,努力為雙創工作發揮典型示范作用。”開發區管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一是建立區校合作的新模式。依托區內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創新資源集聚優勢,全面深化與名校名所的戰略合作,努力形成平臺共建、人才共有、成果共享的新機制、新模式,力爭在全國區校雙創合作領域形成較強示范效應。
二是探索產業升級的新路徑。用好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杭州)跨境電商綜試區等國家級改革創新政策,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長江經濟帶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建設任務,努力實現創業創新與實體產業互動共榮。
三是建立大中小企業創新協同的新方式。大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政策鏈、服務鏈有機融合,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的創造力,加快形成創新型領軍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雙創企業創新協同發展良好格局,努力構建從創新到創業再到產業的內生發展模式。
四是構建承載雙創的特色小鎮新載體。進一步發揮浙江特色小鎮建設經驗,加快建設杭州東部醫藥港小鎮、國際科創小鎮、大創小鎮等重要創新平臺,推動特色小鎮成為盤活存量空間、承載創業創新的新載體,力爭為全國開發區土地集約利用、創新驅動發展提供示范借鑒。
案例:新增2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 開發區培育“千人計劃”人才數位居全市前列
近日,第13批國家“千人計劃”名單揭曉,開發區又有2名優秀人才入選。其中杭州東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田克漢入選創業類人才,杭州奕安濟世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副總裁葉峰入選創新類人才。
“我去年來到下沙,位于生物醫藥加速器的企業基地正在抓緊建設,明年就將投產,本人也成功入選‘千人計劃’,這與開發區鼓勵科技創新及人才政策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葉峰是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生物統計專業博士,在海外有近20年生物制藥生產和質量管理的經驗,回國前在世界500強安進公司擔任質量總監。2016年加入杭州奕安濟世生物藥業有限公司,全權負責在中國杭州建立生物藥全球生產中心,建立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管理體系,致力于成為全球第一家生物制藥在中國制造并銷售到全球的企業。
此次入選的田克漢已是光電領域的明星人物,他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光學專業博士,2014年獲得開發區“雙百計劃”A類資助,歸國后在下沙創立杭州東尚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團隊致力于深度感知中的核心硬件——三維傳感光學系統-的產業化,經過不到三年的發展,公司已與多家知名風投機構達成合作意向,并于2016年成功入選浙江省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
截至目前,開發區已自主培育和引進國家、省“千人計劃”和市“521”計劃人才111人,近年來自主培育的“千人計劃”人才入選數位居全市前列,這些人才具有全球視野,熟悉國際化運作模式,為推動開發區轉型發展、加快城市國際化進程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