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開發區迎來發展“第二春”
來源:未知 日期:2016-12-06 點擊:次
開放的“排頭兵”、改革的“試驗田”、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在改革創新的經濟發展中,開發區建設與生俱來有一股勢不可擋的力量。
“要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推進開發區建設。”12月1日,山西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會議,再次將開發區建設推到了風口浪尖。這一次,山西省提出要舉全省之力把開發區打造成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先鋒、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區域經濟的強力引擎和全省轉型綜改試驗區的主戰場。
取長補短“加速度”
開發區作為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的特定經濟發展區域,在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中,充分發揮了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對外開放的重要載體、體制改革的試驗基地等作用,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蓬勃發展的一條很重要的經驗。
事實上,2015年就已是山西省開發區大踏步發展之年。去年4月27日,省政府就出臺了《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經濟技術開發區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和《山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升級擴區和退出管理辦法》,明確提出山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發展的定位是:努力把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促進“六大發展”和實施板塊經濟的重要載體,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培育吸引外資新優勢的排頭兵,實施科技創新驅動和綠色集約發展的示范區。
據了解,“十二五”期間,全省納入統計的25個開發區經濟得到持續發展,主要經濟指標每年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占全省經濟比重不斷提高。開發區已初步形成了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食品及農產品加工和現代服務業六大產業集群。
“盡管如此,與兄弟省市相比,全省現有開發區總量偏少、體量偏小、產業結構不優、同質化競爭嚴重、發展水平較低,對全省經濟支撐力度還很不夠。”省商務廳廳長孫躍進說。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各類省級以上開發區31家,其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4家,分別是太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同經濟技術開發區、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晉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23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家,分別是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長治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家,即山西科技創新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綜合保稅區1家,即太原武宿綜合保稅區。
“各開發區要高度重視,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危機感,登高望遠,謀劃前瞻,對開發區進行二次全面創新創業。而這就需要做好頂層設計,做好全省開發區的布局規劃,避免出現無序發展、亂圈亂占、浪費土地資源,避免環境生態遭受破壞。”孫躍進說。
第一時間“大推進”
第一時間反應,第一時間解讀,第一時間部署……為及時貫徹落實會議精神,12月1日下午,省商務廳召開全省開發區工作推進會,就認真貫徹省第十一次黨代會、11月25日省委常委會議和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會議精神再次作了詳細的安排和部署。會上,省商務廳副廳長張躍建對即將印發實施的《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改革創新的重大舉措等作了詳細的解讀。
在推進會上,省商務廳廳長孫躍進強調,開發區要切實轉變發展理念,破解用舊理念抓新事務的難題;要切實做好開發區的布局和產業發展規劃,破解開發區規劃引領和科學發展不足的難題;要緊緊圍繞實施“六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政府引導市場運作項目引進的難題;要加大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破解科技創新能力、土地集約利用水平、對外開放水平能力差的難題。
“山西省開發區在多年建設過程中積累了許多矛盾和問題,開發區政策頂層設計缺失,工作機制也不健全,嚴重制約了開發區的發展。近幾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省商務廳一邊彌補歷史欠賬,一邊積極創新突破,從轉變工作作風入手,走出去、走下去、走進去,積極為全省開發區的建設和發展搭平臺、建機制、創環境。”孫躍進這樣告訴記者。
事實上,作為全省開發區主管部門,省商務廳在促進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中始終發揮著統籌、指導、協調、推動作用。而此次站在全省開發區二次創新創業風口,省商務廳又將做出怎樣的動作,把開發區真正建設成為新興產業的集聚區、先行先試的試驗田、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創新驅動的主引擎、綠色發展的先行區和全面小康的加速器。
“六方面”精準發力
“省商務廳將從宣講解讀、協調督導、規劃布局、擴區審批、招商引資和統計考核等方面進行突破,以改革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推進開發區建設,用全新的理念視野謀劃定位,用全新的思路辦法破解難題,用全新的體制機制增強活力,對開發區進行二次創新創業。”孫躍進擲地有聲地表示。
宣講解讀好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大會和《若干意見》精神。對各市、縣主要領導、省直有關部門領導和各開發區主要負責人進行新政策的解讀宣講,分級分批分期組織省外考察培訓,進一步提高對開發區的認識,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加深對新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加強調查研究,深入研究開發區在改革創新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有的放矢。
加強對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指導、協調和督查。抓好典型,重點突破,在太原市整合各有關開發區設立轉型綜改示范區的同時,推動運城市區經濟開發區整合改制,作為全省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的典型進行試點突破,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在全省加以推廣。理順設立縣(市)的開發區領導體制,開發區管委會改由縣(市)政府派出,明確屬地管理,實現融合發展。
加快全省開發區統籌規劃布局。根據全省開發區改革創新發展大會和《若干意見》精神,研究修改《山西省開發區總體發展規劃》,進一步征求各市政府意見,盡快形成送審稿上報省政府研究出臺。爭取全省開發區空間布局基本一步到位,會同省國土、住建部門督促各市、縣及早布置和開展城鎮和土地利用等相關規劃的調整和修編工作,為開發區下一步發展留足空間。
加快開發區整合設立擴區審批。抓緊修訂《山西省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升級擴區和退出管理辦法》,調整開發區設立條件。根據省政府批轉的開發區設立和擴區申請,加快組織有關部門做好實地考察、評審等工作,提出審批意見上報省政府審查研究。推動現有開發區通過整合、共建、一區多園等模式實現擴區,拓展發展空間。支持大同、忻州、陽泉、臨汾、侯馬開發區和長治高新區就近整合相鄰、相近的產業園區實現擴區。鼓勵各縣(市)整合所屬工業園區,明確產業發展定位,支持符合條件的升級為省級開發區。
大力推動開發區招商引資。指導開發區圍繞自身主導產業科學確定招商引資和承接產業轉移的方向和重點,大力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和集群化招商。繼續為開發區招商引資搭建平臺,組織開發區和有關企業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進行產業對接和園區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推動開發區積極培育外向型企業,加大吸引外資力度,大力扶持加工貿易企業。
做好全省開發區統計考核工作。盡快修改完善開發區統計制度和考核辦法,將開發區考核結果納入對各市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牽頭做好全省開發區考核工作,發揮考核制度的“指揮棒”、“探測器”和“刻度尺”作用,以考核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對土地資源利用效率低、環保不達標、發展長期滯后的開發區實行退出機制,實現全省開發區的動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