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高新區:加快“雙鏈融合”助力制造強市建設
來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8-05 點擊:次
近年來,濟寧高新區認真貫徹濟寧市委、市政府“制造強市”戰略部署,堅持創新引領,依托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現代產業集群培育力度不斷加大。高新區通過強化產業科技創新,實體經濟根基進一步筑牢,重點產業集群不斷做大做強,經濟高質量發展駛入了創新賦能的快車道。
聚力補鏈培育企業創新主體
濟寧高新區為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在現有產業集群發展的基礎上,濟寧高新區梳理出10條核心產業鏈,聚力打造高端裝備、醫藥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四大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布局未來產業,計劃到“十四五”末,建成1個千億級、3個500億級產業集群。
濟寧高新區把推動企業創新發展作為重要抓手,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優選115家重點制造業企業,組建4個產業集群發展專班、29個助企攀登小組,深入開展助企攀登活動,集全區之力、用非常之功靶向聚焦、精準支持,引導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不斷優化升級。
辰欣藥業是濟寧高新區一家以醫藥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近年來,該企業在濟寧高新區的扶持幫助下,制定人才、科技發展戰略,成功走出了一條“產、學、研聯合創新”的新路子。
辰欣藥業的科創之路是濟寧高新區深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真實寫照,為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濟寧高新區持續支持企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全力突破“中字頭”“國字號”高校院所,先后建成各類創新平臺300余個。今年,濟寧高新區又進一步深化助企攀登活動,深入摸排企業產學研合作需求,為企業歸類建檔、嫁接目標院所,先后舉辦產學研專題對接活動4場次,推動76家攀登企業實現高層次產學研合作,積極促進高校院所先進技術落地轉化。目前,濟寧高新區已形成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基礎、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專精特新企業為標桿的創新梯隊,相繼突破了碳化硅晶體材料、高導熱碳纖維等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科技支撐越來越強勁。
聚能強鏈強化關鍵技術攻關
今年,作為濟寧市重大產業創新項目“全球揭榜”首批項目,工程機械智慧施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由華中科技大學成功揭榜,而張榜出題的,正是濟寧高新區工程機械產業鏈龍頭企業——山推股份。
“在無人協同施工等專業技術領域,我們還有很大差距,需要科研院所提供專業幫助。”山推股份有關負責人直言。高新區以企業為主體探索產學研深度合作的有效路徑,將成為加速科研成果轉化的關鍵。
有針對性地借力科研院所外腦,前提在于精準定位市場需求、發掘企業創新難題。對此,濟寧高新區建立完善“企業出題”機制,由重點企業提報重大技術需求,聚焦核心產業鏈的關鍵領域、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把制約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面向全球技術團隊進行張榜,并以“企業出題、高校揭榜、政策扶持、協同攻關”的模式開展技術研發。
目前,濟寧高新區另一個“揭榜掛帥”項目——IV型車載儲氫塑料內膽輕量化、高阻隔、高可靠性設計以及纖維纏繞復合材料固化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發榜方”通佳機械與“揭榜方”哈工大、北化正聯合開展,預期將于今年年底取得核心專利,明年開展中試產業化。項目實施后,通佳機械將建成國內高壓IV型儲氫瓶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生產研發基地,為氫能源汽車產業提供重要裝備技術體系支撐,助推濟寧市氫能產業實現新跨越。
產業協同創新聯合體的組建也攪動了創新主體“產業強鏈”的一池春水。在濟寧高新區政策、資金的大力支持下,山推股份牽頭組建了山推工程機械協同研究院,聚集了產業鏈上下游多家企業,以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攻關為重點,聯合高校院所開展協同創新,精準實現創新技術與成果在產業鏈上的轉移轉化。
勤修內功打造一流創新生態
圍繞打造全鏈條的創新創業載體,濟寧高新區高標準建設“濟寧創新谷”,向“創新谷”核心區注入優勢創新資源,聚集高端院所10余家,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實體運作的市級產業技術研究院,培育省級以上科創平臺208家、入選總量位列全省前3強,3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在科技部考核評價中評為優秀,麒麟島、蓼河國際英才港、資本中心等功能模塊投入運營,形成了完善的創新鏈。目前,濟寧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85家、總量占濟寧市四分之一,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高于濟寧市平均24.4個百分點,單位增加值能耗、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均居濟寧市前列。
濟寧高新區以全方位的服務保障、真金白銀的獎補措施,廣納海內外人才創業興業,成為全省三家人才改革試驗區之一。衣、食、住、行、教育、醫療,全方位的服務體系支撐讓廣大人才免除生活上的后顧之憂,千萬級獎補資金讓廣大人才創業有底氣、創新有心氣。高新區依托省激光研究所建設了全省首家光電產業技術研究院,一批面向高端裝備、醫養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現代化產業集群的研究所、重點實驗室為產業發展持續賦能。
下一步,濟寧高新區將持續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放大濟寧創新谷輻射帶動效應和市產業研究院等平臺作用,切實激發科技創新活力,積極培育和增強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產業鏈、創新鏈“雙鏈融合”,全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