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南海:聚勢聚力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佛山南海:聚勢聚力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0-10-20 點擊:次
10月19日—22日,2020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下稱“氫能產業大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樵山文化中心召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產業專家學者、國內外行業和企業代表數百人出席大會,共同探討氫能產業發展方向,促進產業合作與技術進步。
這是佛山市南海區第4年舉行氫能產業大會。作為國內最早布局氫能產業的地區之一,南海區近年來積極探索氫能產業化發展,推進氫能應用,成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模最大、種類最多、體系最完善的地區,吸引了50多家氫能企業集聚發展,成為氫能產業加速商業化的高地。
在本次大會上,一批重點氫能產業項目進行了集中投產和簽約,推進南海氫能產業鏈趨于完善,產業聚集度不斷提高,為南海區未來氫能源大規模布局、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
氫能商業化已走在全國前列
相較去年成功舉辦的2019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氫能產業大會,今年的大會規模更大、規格更高,為國內外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搭建深度交流的平臺。
氫作為一種低碳、清潔的能源載體,被視為具有極大潛力的未來能源,氫能及燃料電池汽車正成為全球主要汽車生產國家爭相部署的重要戰略方向。佛山市南海區是國內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先行區,在產業政策、車輛推廣應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先行先試的示范作用。
早在2009年,南海區就率先布局氫能產業。近年來,南海將氫能作為南海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力推動產業發展。
2017年,南海區出臺了省內首份專門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扶持辦法,推進包括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發展;2018年,南海區出臺全國首個加氫站建設運營與氫能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推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同時鼓勵加氫站企業尋找低成本的氫源,促進氫能商業化。
在政策的推動下,南海區建成了國內首座商業化加氫站、首個油氫合建站,并建成國內首批高密度商用標準化加氫站,實現加氫站快速加氫且可長期可靠運行的商業化運營標準,成為全國加氫站的標桿。
目前,南海區已建成6座加氫站,同時推進6座加氫站的建設;全區投運了氫燃料電池汽車826輛,已開通6條氫能公交線路,計劃增至40條公交線路,推進1條氫能有軌交通線路建設,成為國內燃料電池汽車推廣規模最大、種類最多、體系最完善的地區。
經過多年努力,南海區氫能產業在國內取得較好的先發優勢,市場對于氫能的應用嘗試也愈加廣泛。目前全區擁有50多家氫能企業,產業核心項目計劃投資合共超250億元,形成了較完整的、具有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氫能產業鏈,涵蓋上下游6大環節。
南海推動氫能商業化作出的努力,也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認可。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志新說,我國氫能燃料電池技術近年取得了長足進步,佛山南海作為氫能和燃料電池發展的高地,匯集了大批創新的科研團隊和企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長、研究員景春梅稱,佛山南海在推動氫能產業實踐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產業發展氛圍形成了氣候,并在前端實驗領域不斷發力,往全產業鏈延伸,更加全面、理性地布局氫能產業。
完善產業配套吸引項目集聚
隨著氫能產業配套的不斷完善,南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氫能項目集聚發展。在本次大會上,一批氫能產業項目進行了集中投產,成為氫能產業加速產業化的高地。
其中,韻量燃料電池(廣東)有限公司燃料電池電堆生產項目已形成一期年產5000臺套電堆的產能,實現電堆和膜電極的批量化制造。
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燃料電池催化劑產業化項目今年簽約落戶,不足半年內建成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規模化全自動生產線,并投入生產,催化劑年產能2噸,可配套2萬臺套電堆。
佛山市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空冷燃料電池堆生產項目初步完成20MW空冷燃料電池堆的生產能力,開始為各類行業客戶提供叉車、自行車、游船、掃地車、游覽車和無人機等氫燃料電池多樣化商業化應用場景的解決方案。
佛山南海氫能中心位于仙湖氫谷核心區,建筑面積約3.27萬平方米,是集住宿、會展、會議、科研、辦公、餐飲為一體的高端商業體,目前已集聚了佛山南海氫能館、廣東省武理工氫能產業技術研究院、華南氫安全促進中心等,致力成為全國知名的氫能科研和體驗基地。
此外,現場還有16個項目進行了簽約落戶,簽約方包括中國石化集團資本、國華能源投資、江蘇清能股份、中深新產業、西安交通大學等企業和院校,涵蓋氫源、加氫基礎設施、燃料電池、核心零部件等產業鏈環節。
“佛山南海是全產業鏈最全的地方,從頭到尾都有,也吸引了非常多優秀的龍頭企業和上下游企業。我們來這里也是希望能更接近我們的客戶、龍頭企業,能夠更快地為他們提供服務。這里也有非常好的營商環境。”廣東濟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瑾慧說,企業是去年來南海參會接觸到的,一年時間就實現了項目投產,體現了政府高效的服務水平。
“落地南海一方面是受政務環境吸引,地方政府對于氫能產業勇于探索,另一方面是這邊產業配套齊全,能夠幫助企業降低采購成本。”佛山市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施濤說,隨著南海項目的投產,接下來企業會把其他地方的生產環節都集中到這邊來,加快產業化應用推廣。
南海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的成功簽約將推進南海氫能產業鏈趨于完善,產業聚集度不斷提高,為南海區未來氫能源大規模布局、高質量發展創造條件,為國內氫能產業發展貢獻“南海經驗”,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以會促產”提升行業話語權
除了完善產業鏈,為了提升行業話語權,推動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早在2011年,南海區就開始舉行各類氫能與燃料電池國際峰會及論壇。2017年起,每年舉辦國際性的氫能產業大會和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吸引了眾多國內外氫能與燃料電池行業專家和企業參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和最具影響力的氫能產業盛會和展會。
在今年大會開幕現場,一系列氫能產業研究成果重磅發布。世界氫能技術大會(WHTC)和世界氫能大會(WHEC)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覆蓋面最廣的氫能頂級會議,被譽為全球氫能“奧運會”,WHTC/EC逢單雙年在各大洲輪流舉辦。大會宣布,2023年世界氫能技術大會(WHTC)將在南海舉行。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安全指南》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燃料電池分會組織30余家單位、匯集一線專家經驗編寫而成,從設計、制造到應用各個環節,及整車、系統、關鍵部件等不同層面展開,探討燃料電池汽車安全性問題,對燃料電池安全性進行了總結與展望,為行業相關標準的制定和修訂提供依據,為開展安全性研究項目提供方向,推動我國相關研究與開發工作快速向前發展。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指數研究》將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中國氫能聯盟為主體客觀中立地開展研究和評價,重點對中國區域氫能產業競爭力、中國氫能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進行評估,將為產業發展、政府決策及行業研究提供權威參考。
這些重磅成果的發布,進一步鞏固了南海國內氫能商業化創新發展前沿陣地的地位,提升南海氫能產業的行業影響力。
南海區區長顧耀輝說,氫能產業大會已經成為南海對外推廣南海形象、發展南海氫能產業的重大平臺,這幾年通過大會舉辦取得了非常明顯的發展效果,促使一批產業項目落地,為南海未來構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
“通過連續舉辦氫能產業大會,南海在國際以及國內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們很多的項目就是通過大會的平臺簽約落地。比如今天落地的濟平新能源項目,就是去年大會期間洽談的,用了短短一年時間就已經正式投產了。”顧耀輝介紹,接下來南海將發揮好會議的平臺功能,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借氫能產業大會的東風,落實好相關項目進度,為氫能產業的發展再添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