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產業規劃調整建議
疫情下的產業規劃調整建議
來源:未知 日期:2020-05-12 點擊:次
抗“疫”以來,我國把最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翻譯成外文版本,分享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經驗,并且依托“一帶一路”,及時向多個國家和地區輸送口罩、防護衣、藥品等抗疫用品,彰顯了特殊時期的大國擔當。
而中醫藥發揮的重要作用,成為這一次疫情防控的一大亮點。通過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的規律和經驗,深入發掘古代經典名方,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篩選出一批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在內的“三藥三方”為代表的有效方藥。
在為全球抗疫做出貢獻的同時,應爭取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案更好地發展。其中,有三個方面需要關注:
一是包括中醫藥產品在內的健康管理方案,應建立在現代健康用品的生產管理基礎上,其生產管理應符合質量管理體系、GMP規范的要求。
中醫藥要全球化,中醫藥產品、中醫藥健康管理體系需要有合適的機會面向全球。“三藥三方”以外的中醫藥產品、中藥飲片也應該根據產品自身特色,拿出全球化的姿態,敢于讓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用戶嘗試接受相關產品,感受產品中中醫藥特色的文化氣息,尤其是可以借助當前抗疫的特殊時期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正如GMP規范所述,該規范是藥品生產管理的基本規范。作為全球流通的藥品生產,需要經得起主要GMP監管機構的考驗,如果經受不起這種考驗,到頭來不僅使企業的發展受到影響,還會損害國家形象。因此,在機遇面前,我們需要正視產業發展的挑戰,規避不必要的風險,爭取更好的發展。中藥飲片、中藥產品生產的GMP管理,應給予充分關注。
對于中醫藥健康管理方案來說,還需要在中醫藥產品生產管理的基礎上,建成各方面都認可的理論體系,便于用戶理解,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又能夠與疾病、疫情防控的需要緊密結合。
二是生產管理與物流配送管理,需要接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考驗。
在新冠疫情出現之前,部分產品生產僅需服務于局部地區的少數人群,疫情暴發后,就需要更好地滿足更廣泛的群體需要,從一般的防護用品到呼吸系統用藥,都涉及生產規模在特殊時期的調整問題。
對于產品生產或者設備制造設計,不僅需要考慮正常生產,還要滿足特殊時期快速提升生產能力的需要,由此也涉及到企業管理對于特殊時期物流量快速提升的需要。比如生產中使用的反應罐,正常情況下生產維持在5T左右,通過簡易調整,就能實現50T甚至更大的處理能力,這樣才能及時應對特殊時期需求的快速上升。
除了有快速提升生產能力的需要,還要有能夠通過簡易包裝的方案確保產品生產能力快速提升。對于藥品生產來說,產品使用簡易包裝與否或者生產規模一定限度內的調整,都是企業生產管理的“生產工藝空間”事宜,并不涉及太多監管方面的工作,只是需要在廠房設施、設備的設計建造過程中關注哪些措施能夠快速提升生產規模。雖然不同規模生產線的設計處理方式可能完全不同,但仍有必要進行這方面的探索。
物流配送方面的工作同樣十分重要。正是借助于“一帶一路”的建設,我國的疫情防護用品才能快速運往其他國家和地區。而企業產品生產用物料的快速組織,也是同等重要。如果不能快速組織生產物料,國際物流無論多么便捷,也不能為企業服務。
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要在全球一體化時代謀求更好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加強日常運營管理的同時,做好各種布局準備工作。
三是重視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
在中醫藥全球發展的同時,重新審視創新和知識產權的管理,是產業界必須關注的新課題。疫情當前,再優秀的健康管理體系也需要及時布局知識產權管理體系,才能確保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通過知識產權體系的搭建,賦予中藥產品特色的中醫藥文化內涵,讓中醫藥健康管理體系富有中華文化、中國特色的品牌標簽。有了豐富產業文化的產品,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充分詮釋健康管理的深度內涵,從而獲得更好的發展。